疫情漸漸得到控制,暴雨洪澇卻又讓2020再次“難度升級”。從6月至今,南方持續性強降雨,使得433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;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達到60年來第二多,鄱陽湖水位突破1998年歷史極值;到目前為止,水位仍在以超過預期的速度上漲,江西省抗洪救災已進入戰時狀態;27省(市、區)3789萬人受災,141人死亡失蹤,2.8萬間房屋倒塌……每一個數字背后,都是無數人、無數家庭的血淚!讓人不禁感慨生命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,2020,活著就好!
自全國多省市爆發洪澇災害以來,人民子弟兵義無反顧地奔赴抗洪搶險第一線,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表達初心、踐行使命。一張張略顯稚嫩的臉龐,眼神中卻透露著剛毅和決絕。這其中,還有一群剛結束高考就上“戰場”的高考考生們。比如,湖北咸寧19歲的楊添豪,高考完第二天,便取消了所有放松計劃,主動請纓到長江干堤防汛。他與父親約定最少堅持7天,但上堤6天后,楊添豪主動將這個約定改為無限期:“家鄉要有人守,年輕一代要去擔當責任。”同樣是90后、00后,當我們還坐在空調房里吃西瓜的時候,那些90、00后的抗洪戰士為了救災已經傷痕累累了,身上的傷口反復發炎,結痂,疼的直叫,卻還是笑著說沒事,然后又繼續扛起沙袋前行。他們也是父母眼中的孩子,此刻卻用自己的生命守護者我們的家園!他們穿上了軍裝,奔赴抗洪一線,仿佛為全國人民筑起了一道長城。
在任何強大的自然災害面前,人類個體的力量都是渺小的。正因如此,我們才在內心中存有對自然的敬畏。在個體力量渺小的同時,我們人類群體的力量,又是偉大的。正是這種群體的偉力,使人類能夠在歷經無數自然災害的同時,發展出今日高度的文明。但是,能夠抵御自然災害絕不等同于能夠戰勝自然。自然,從來就不是用來戰勝的。我們依賴它,我們接受它的哺育,也要無畏地迎接它的給予的挑戰,同時也需要深思,這些“天災”之中,是否也有人禍的誘因呢?
雖然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,但只有當災難真正來臨時,我們才會感慨生命的無常,更能體會祖國的強大。好好活著,期待美好的事物終會發生。疫情、火災、洪水、暴雨,凡是打不倒我們的,都將使我們更將強大!在此向奮斗在一線的全體逆行者,致敬!